English

交通文明的效应

——南京从交通管理入手提升城市功能
2000-05-12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特约记者 金怡 我有话说

一段时间以来,不少国际性、全国性会议陆续在南京召开,中央领导与各部、委、办领导也频频到南京考察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感到:南京变了,变得让人不认识了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用“翻天覆地”四个字来形容南京交通的变化。一些部委专门派人来研究“南京现象”、“南京模式”。

对此,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说:“南京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誉,南京公安交警功不可没,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像他们那样树立文明新风,我们南京市的工作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。”

文明管理的代价

南京市有530万人口,30万辆机动车,200多万辆非机动车,却只有1700公里长的道路,单车路面的占有率远低于各大城市。然而南京人却做到了“车不堵、行有序、路平安”。原因何在?请听有关人士的实话实说。

吕庆继(南京市公安局长、党委书记):“近年来,我也陆续听到别人这样评价我市交警:南京交警素质高、管理有方,特别是在交通整治方面做到了路不堵、车不塞、人不乱。每听到这些我都感到很欣慰,同时也感到我们的交通民警很辛苦,付出了艰辛的代价。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市委、市政府长期以来把南京的交通文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,比如在1997年,南京市就成立了由市委常委、副市长罗志军为首,市公安局牵头,城建、规划、交通、市容等13个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,使交通管理由部门职责提升为政府行为,变交警孤军作战为齐抓共管;另一方面,是因为在我们公安交管系统有一个精明强干的领导班子。他们善思考、点子多,一边管理一边学习,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而且有一套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,使南京的交通管理一年上一个台阶。”

胡小翔(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长):“其实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,南京交通能管到这个份上应该说是多方努力的结果。去年6月7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刊登了《智能化管理的魅力》,对我们的工作作了全面报道,自此全国共有90多个城市领导到南京来学习取经,这更增加了我们的压力。我们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,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。我们做法中的重要一点是,始终把交通文明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。每出台一项法规,制定一项制度,都要从交通文明和提高人的素质来考虑。这既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,同时也要求我们从全盘考虑问题,着眼于长远建设。”

“例如对学生骑车违章这个‘老大难’问题,罚款加重负担,扣车耽误学习,于是我们在全国首创了学生骑车持卡制度,对违章的学生不扣车、不罚款,而是在联系卡上记录后,由学校对其教育。并将其同文明班级、三好学生评比挂钩,结果老大难就不再难。举一反三,我们还建立了军车联系卡、公交车联系卡。同建立‘三卡’制度一样,我们将一切工作的着眼点都放在交通文明上,因为交通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。同时要做到交通文明必须先做到执法文明,所以我们在文明执法上下了大功夫,想尽了点子。在最近的一次开门评议问卷调查中,群众对交警文明执法执纪满意率达91.5%。”

唐金山(南京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民警):“当交警确实很辛苦,风里走雨里站,烈日底下练功夫。劳累就不说了吧,最痛苦的是不被人理解。被人骂是经常的事,有时候还要被人打。有一次处理了一位违章者,结果这位违章者大闹不休,先是破口大骂,后来又从车里拿出一把扳手向我晃晃,还满口威胁的话。碰到这种事,我们一不还嘴二不动手,窝囊着呢,不是怕这些人,因为我们是交警,必须维护交警的形象。工作中这种事多着呢,也习惯了,只要能维护执法权威,只要让群众满意,委屈点就委屈点吧,我们局里专门设有委屈奖。”

记者点评:交通拥堵被好多城市称为“癌症”,好多城市天天在修路,还是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,交通堵塞一直无法解决,以至有些人认为开汽车不如骑摩托,骑摩托不如骑自行车,于是大城市的行车难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。南京是用科学的管理保证了车畅其流,他们采取文明管交通,交通促文明,收到了明显的效果。好就好在:上至市委领导、下到普通交警、广大群众,都把交通拥堵不拥堵、文明不文明当作自己的事来办;好就好在:形成了气候,创造了良好的氛围;好就好在:大领导善于抓,小领导点子多,普通交警甘愿吃苦。俗话说,老大难老大难,老大动手就不难,相信再大的困难,只要上下配合、齐心协力就可以克服。

文明管理的效应

俗话说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南京交警几年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。目前,南京220个信号灯控制路口的机动车通行能力平均提高20-30%,直行速度提高40%;主要干道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由19公里/小时提高到31公里/小时,机动车闯红灯、争道抢行和非机动车闯红灯、走快道、骑车带人等严重违章事件基本杜绝,行人不再乱穿马路,而是规规矩矩过天桥、走人行道。由于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南京的交通事故、死亡、伤残人数在1997、1998年保持下降的基础上,去年又分别下降38.4%、24.4%和26.5%。关于这一点以下几方面的人士最有发言权。

徐强(出租车司机):“以前南京窄路多宽路少,弯路多直路少,自行车、行人乱穿马路,车开不快,还经常堵车,乘客急,我们也急。有的客人要赶火车,因为堵车误了点,一肚子火气就撒在我们身上,大家心情不好就吵架。其实我们也没办法是不是?谁不想跑快点,开出租车嘛,时间就是金钱,多跑一趟就多挣点钱……这几年南京的道路状况好多了,路宽了,车好开了,平时基本不堵车,从城南到城北,20分钟就够了。”

汪志祥(江苏肯瑞公司老总):“我去过很多城市,南京的交通管理真的很不错,一般不堵车。在一些主要干道,车速可以开到30公里/小时,这在国内同等城市中是很少见的,一些路段像北京西路,只要保持40公里/小时的速度,基本上是一路绿灯。南京的交通指示牌做得也很好,尤其是最近搞的液晶大屏幕交通状况提示器,老远就能看到,很醒目,便于人决定走哪条路。”

顾传义(江苏省省级机关驾驶员):“以前人们常说,开汽车的怕骑自行车的,骑自行车的怕走路的,这句话在过去真是一点不假。过去南京人横穿马路不仅不看灯,更不看车,因为他们想反正你不敢轧我,自行车乱抢红灯、行人乱穿马路,你想开快根本不可能。现在好了,主要路口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基本没有了,骑车带人、走逆行道、快车道的现象没有了,行人走路也规矩了。路畅了,车就好开了。”

记者点评:众人铺就文明路,一个城市的“血脉”通不通,道路畅不畅,管理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靠人的自觉。文明交通既体现着城市的管理水平,也反映着市民的道德水准,这看起来是很小的事,南京人却把它当作大事来抓,从采取“严惩重罚”到现在由市民自己管好自己,充分显示了交通文明的感召效应。其实不光是公安交警部门,如今在南京的许多单位,交通文明都成了职工教育和管理的内容,有的单位甚至规定,职工因交通违章受处罚的,单位还要处罚,因为“不能设想在外不文明守纪的人在单位会是好职工。”俗话说,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。城市交通是个系统工程,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,也需要现代化的文明管理和市民交通文明习惯的养成。安全畅通、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,是一个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,不仅保证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,而且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。这一点在南京得到了成功的实践。

“虚事”实做的回报

有人说精神文明是件“虚”事,然而南京的交警却把它做实了,做活了。交通文明带动了城市文明,城市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
吴锡柄(新加坡路易医疗器械公司总裁):“我第一次到南京是在1988年,说实话那时候南京给我的印象不太好,道路两旁都是乱摊子,自行车和行人从来不看红绿灯,车子很难开。那次是和南京的一家企业谈判,因为怕迟到我还特意早走了15分钟,没想到在路上堵了20分钟。在新加坡,守时与守信一样重要,这落后的交通管理让我感到很不舒服,决定以后的生意尽量不再放到南京。这次来南京情况完全不同,不仅不堵车了,所有的车和人都很守‘规矩’,从市民在红绿灯路口的表现可以看出,南京市民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也是我改变初衷决定到南京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。”

张道林(南京公交雅高巴士公司总经理):“南京交通这两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,以至成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典型,市委提出了‘交通文明看南京’,于是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,开始改变行业作风,在公交内部开展了‘争比赶超’活动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京的公交服务完全是‘五星级’的,我们的目标就是赶上航空服务。”

记者点评:俗话说,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。而南京人种了颗芝麻却得了个西瓜。从抓交通管理入手,得到了交通文明;又从抓交通文明着眼,提高了市民素质;从抓一个行业入手,形成了各行各业的文明风气,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功能。新加坡驻华大使日前访问南京时,曾赞扬南京的城市交通管理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。这可能是他的过誉之词,但南京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的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。在南京市政府的投资环境调查中,外商对南京交通管理的满意度达到80%。满意就是一种回报,这种回报使南京利用外资、对外贸易、外商投资经济、对外经济合作、国际旅游五项指标从无名小辈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